现在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足够的号召力能够吸引到享誉国际的电影人。看看历年评委会阵容,从吴宇森、王家卫、陈凯歌,到去年的让雅克阿诺,以及今年的汤姆霍伯,没人会质疑他们的专业权威。而今年的电影论坛上,奥利弗斯通、杜琪峰、徐峥、张元等电影人的巅峰对话,也都碰撞出极为精彩的思想火花,“制作并投资面向世界观众的电影”“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每一场论坛都足以让电影人们受益匪浅。
任仲伦表示,电影节的成长,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电影的复兴,这是水涨船高的密切关系。“舆论上一直在评价,中国电影进入了十年黄金期,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在他看来,中国的市场在日趋成熟。“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整个影院建设在迅速增长。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而对于他自身而言,从业多年,电影从工作、事业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信仰。“我在筹建上海电影博物馆时,在馆里走进走出100多次,每次看到这些老艺术家的照片、老电影的影像,我都觉得,我们这一代不能变成白纸,也应该创造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任仲伦告诉记者,电影对于从业者而言是一段煎熬的过程。“因为它不是固定配方,流线性地生产就可以了,每部影片的成功经验都不可复制。”永远处在一种创作状态中,压力很大。而每段煎熬过后的短暂快乐,让他10年之内始终保持奋发革新的状态,带领国有企业推动一轮又一轮新的变革。
“我们下决心在5年到10年的时间,通过努力,让上海国际电影节跻身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近些年进步得很快,但是从最高标准上说,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比如选片制度需要越来越国际化,市场交易也更加国际化,当然还有程序上的很多细节要注意。”任仲伦表示,与戛纳、柏林、威尼斯那些历史几倍于我们的国际顶尖电影节相比,上海国际电影节这股年轻的新生力量,上升空间很大。